緊急!突發疫情!
所有人警惕??!
這個病毒發生變異
嚴重致死!傳播快!
已有地方感染超2萬例!
就是它——登革熱!
看下圖
在廈門重點關注的國內外疫情中
登革熱位居1位
和新冠肺炎疫情一樣
屬于紅色高風險等級!
近期
國外同樣出現相關疫情
新加坡更是遭遇
史上最嚴重登革熱疫情
甚至登上了中國的熱搜
這引起了群眾廣泛關注
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
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
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下滑
進入技術性衰退階段
現在
當地又迎來了史上最嚴重的
登革熱疫情
截至目前,新加坡感染登革熱的病例已經超過20600例,給經濟復蘇進一步添加阻礙。
新加坡剛剛下了一場雨,這樣多雨濕熱的天氣對于埃及伊蚊的繁衍和生長提供了絕佳的環境,這使得通過它傳播的登革熱也出現了暴發的勢頭,新加坡正在遭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,在這里,它也已經成為與新冠肺炎疫情并重的社區威脅。
每年的5月份到9月份為登革熱高發期。一般不會致命,但出現嚴重并發癥時可導致死亡。去年全年,新加坡總計出現20例登革熱死亡病例,但截至上周,新加坡今年的登革熱死亡病例已經達到19例。
據新加坡環境局官網數據,新加坡已經連續七周報告登革熱感染病例超過1000例,且有不斷上升態勢。截至7月25日的一周內,新加坡報告登革熱感染病例1793例,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單周數據,相當于2014年創下的原單周最高紀錄數據的兩倍還要多。
登革熱已經困擾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馬來西亞、泰國等國多年,為什么今年的情況格外嚴重呢?
新加坡著名的傳染病學專家梁浩楠說,主要原因就是,在四種登革熱毒株中,今年最活躍的登革熱3型已經有數十年沒有在新加坡占據主導,面對病毒變異,民眾缺乏免疫,感染基數大,傳播快。此外,疫情期間的封鎖隔離措施,也助長了蚊蟲的繁衍生長和病毒的傳播。
疫情當前,疾病多發
預防輸入,多留個心眼
絕對有益無害!
在此,緊急提醒各位!
火熱夏季,蚊蟲孳生
這個盛夏
嚴防!警惕!遠離登革熱!
什么是登革熱
登革熱(dengue fever)是登革熱病毒引起、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。登革熱起病急驟,高熱,全身肌肉、 骨骼和關節痛,極度疲乏,部分患可有皮疹、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風險還真的不小呢。
夏秋季是登革熱病的高發期。目前,隨著氣溫升高,降雨量增加,廣西逐漸進入蚊蟲活躍季節,大大增加的登革熱的傳播流行。各年齡人群均可感染登革熱病毒而發病。
登革熱的傳播
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蘇明華教授介紹,登革熱是由蚊子叮咬人傳播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。主要傳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。
登革熱的潛伏期3~15天,人感染登革熱病毒后,主要分為三種表現:一種是隱性感染,它沒有癥狀;另外兩種是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。
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出現鼻子、口腔、牙齦出血。滅蚊和防蚊是預防登革熱的根本措施。蘇明華建議:
一是室內:建議家里要有紗窗紗門,就避免蚊子進入到屋內。
二是室外:公園、森林里面蚊子比較多,建議人群最好能夠擦一些避蚊水。
下面
來看看關于登革熱的問與答~
登革熱有哪些癥狀?
一般被帶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后3至15天發病,通常為5至8天。典型的癥狀表現有:起病急,高熱,發熱時伴有較劇烈的頭痛、眼眶痛、骨關節肌肉痛,早期顏、頸、胸皮膚潮紅,極度乏力,可有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胃腸道癥狀;病程5至7天出現皮疹,多見于軀干部,一般有癢感,大部分不脫屑;可有皮膚黏膜出血等。
得了登革熱危險嗎?
登革熱為自限性傳染病,并發癥不常見,病死率較低,一般無后遺癥。但該病容易傳播,多次感染后易引起登革出血熱或登革休克綜合征而導致死亡,人們應引起足夠程度的重視。
登革熱會在人和人之間直接傳播嗎?
不會。但伊蚊叮咬登革熱病人或隱性感染者后,病毒在蚊體內大量復制,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,就會將病毒傳播給他人,從而導致登革熱的廣泛傳播。
登革熱有沒有疫苗或特效藥?
目前國內尚無上市疫苗預防,對登革熱也無特效療法,只能對癥治療。因此,最簡單的辦法只能是避免被蚊子叮咬,發病時及時就醫。
入夏以來?
蚊子越發猖狂
嗡嗡嗡嗡嗡??
十分鬧心!
....
那么,日常生活中
如何防蚊 預防登革熱?
↓↓↓
如何預防登革熱?
伊蚊是登革熱的唯一傳播媒介,因此,減少伊蚊數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預防控制登革熱傳播的關鍵。
①保持環境衛生,清除蚊蟲孳生地。定期清理各種廢棄容器、廢舊輪胎;儲水容器應每周刷洗、換水,不用時應倒置或加蓋;種養水生植物應定期換水洗瓶,沖洗植物根部。難以清除的積水,可投放殺蟲緩釋劑。
②家庭可安裝紗門紗窗、使用蚊帳,還可使用殺蟲噴霧劑、電熱蚊香片(液)、蚊香等衛生殺蟲劑進行滅蚊。
③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衫及長褲,在外露的皮膚、衣服上噴涂蚊蟲驅避劑,不要使用帶有氣味的化妝品、香水等,并且避免在草叢、樹叢等蚊蟲較多的地方逗留。前往有疫情的國家或地區旅游、工作尤其要加強個人防護。
防蚊滅蚊,預防登革熱
防止境外輸入!
再次提醒大家
特殊時期
一定要多留個心眼!
來源:廣西日報綜合廣西疾控、廣西醫科大一附院
文件下載:
關聯文件: